职务: |
职称: |
学位:博士 |
简介: 在站博士后,2023年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新型生物纳米材料开发并探索其在膀胱癌诊疗中的应用。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2和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 2019上发表研究性论文,以主要完成人身份参与多个NCFS项目。
职务: |
职称: |
学位: |
简介: 在站博士后,202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博士期间主要从事抗病毒及抗肿瘤T细胞免疫应答方面的研究。
职务: |
职称: |
学位:医学博士 |
简介: 在站博士后,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本博连读(外科学)专业毕业。
职务: |
职称: |
学位:博士 |
简介: 在站博士后,202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领域涉及基因表达调控及信号通路的分析和多组学数据的联合分析。精通于肿瘤单细胞数据的挖掘和解析,探索复发膀胱癌肿瘤微环境特异性细胞亚群和复发驱动机制,目前已发表SCI论文10余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dvanced Scie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和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期刊上成功发表论文。
职务: |
职称: |
学位:微生物学博士 |
简介: 在站博士后,中山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鼻咽癌相关EB病毒的致病机制(Journal of Virology, 2022)及靶向药物开发(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020; Antiviral Research, 2019;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2015, 2017;RSC Advances,2017);蛋白翻译后修饰在肿瘤发生与进展过程中的分子机制(Natural Cell Biology, 在投)。申请专利1项,在国际期刊发表高水平SCI论文6篇。
职务: |
职称: |
学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 |
简介: 在站博士后,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博士期间主要从事新型生物材料制备及其在肿瘤疫苗、肿瘤免疫治疗及肿瘤免疫微环境调节方面的应用工作。
职务: |
职称: |
学位:博士 |
简介: 在站博士后,浙江大学联合培养人员。2021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期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资助赴美国波士顿大学以联合培养博士的身份留学,多年来致力于生物体系的多尺度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研究,通过动态模拟蛋白和小分子或者多肽的相互作用机制来开发新型药物。目前在研课题重点围绕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蛋白质动力学互作机制等方向开展,课题包括小分子药物设计、抗菌肽的杀菌机制、肿瘤新生抗原筛选与设计等。累计在Nature Communications、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等高水准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余篇。
职务: |
职称: |
学位:博士 |
简介: 在站博士后,浙江大学联合培养人员。2017年博士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其后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药学学院继续博士后研究,多年来致力于多尺度分子动力学模拟复杂生物大分子体系,通过动态模拟蛋白构象变化针对多个靶点设计化学小分子或生物分子药物原型。目前在研课题重点围绕计算机与人工智能辅助分子设计、蛋白质复杂动力学等方向开展,课题包括免疫分子相互作用、膜蛋白相关分子机制、基于蛋白动态构象的分子胶水设计等。累计在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JCIM等高水准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余篇。积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国家实验室重大科研任务等基金项目,并开展研究转化工作,包括专利申请2项。
职务: |
职称: |
学位:博士 |
简介: 博士后。长期从事中医药临床及基础方面研究,获得临床执业医师证书。以主要研究者身份参与国家、省、市级课题 10 余项,以负责人身份承担课题 2 项。已发表 SCI 论文 6 篇,核心期刊 12 篇,其他论文 10 余篇。已获国家授权新型实用专利 3 项,出版论著 1 部。
职务: |
职称: |
学位:基础医学博士 |
简介: 在站博士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基础医学博士。研究方向:关注于肿瘤细胞的命运重编程,利用CRISPR全基因组敲除筛选技术寻找促进膀胱癌上皮分化的分子靶点,从而达到治疗膀胱癌的目的。
职务: |
职称: |
学位:医学博士 |
简介: 在站博士后,2021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生药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实验动物方法学及新型抗肿瘤药物体系临床前开发研究,参与国家重大新药创制课题“基于动物行为实验的抗抑郁药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参远苷抗抑郁临床前研究”(2017ZX09301029)负责部分药学工艺研究及药效研究工作;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2018YFC1602100),负责动物模型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主要采用代谢组学手段探究模型动物潜在生物标志物。目前已发表SCI论文10余篇,其中以第一及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5篇。
版权所有: 吴松医工交叉实验室 粤ICP备2021021152号-5